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微专业招生简章
发布人:马明文 |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22日 15:43 | 点击数:

在当今全球能源转型加速以及“双碳”目标推进的背景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社会需求极为迫切。据教育部、工信部等部门预测,2025年我国新能源与新材料领域人才缺口将分别达到120万和400万,该专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支撑领域。化学化工学院为满足服务产业创新发展的需求,将于2025年开办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微专业,现面向全校本科生进行招生。

一、专业介绍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微专业是宿州学院响应产业需求、依托优质办学资源打造的急需紧缺型微专业,依托化学化工学院,联合安徽省金鼎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专业整合材料科学、电化学、能源工程等多学科资源,以“校企协同、产教融合”为核心培养模式,聚焦新能源材料设计、器件开发及产业化应用,旨在破解产业技术迭代与复合型人才短缺的矛盾,为新能源产业链输送“懂原理、能实操、会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助力区域及全国新能源产业创新升级。

二、专业特色

精准对接产业需求:课程体系紧密围绕动力电池、光伏组件、氢燃料电池等核心领域的技术痛点,如固态电池材料研发、器件工艺优化等,纳入固态电解质、钙钛矿电池等前沿内容,确保教学与行业最新研发方向同步。

“双导师制”育人模式:组建“校内骨干教师+企业行业专家”双师团队,11名校内教师均具备博士学位或教授职称(含3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3名企业导师来自新能源产业一线,共同授课、指导实践,实现理论与实战深度融合。

全链条实践支撑:依托自旋电子与纳米材料安徽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宿州市绿色制氢工艺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以及校企共建的“安徽省新能源储能技术学院”,提供从实验室研发到企业生产车间实训的全链条实践机会,年接待实习实训超100人次。

模块化课程设计:构建“理论-技术-应用”三位一体课程体系,课程模块可灵活适配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同时覆盖光伏组件认证、ISO 14064碳核算等行业标准及欧盟新电池法等政策法规,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

三、招生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急需紧缺型微专业)

四、招生班级数和人数

招生班级数:1个班(独立开班,小班化教学)

招生人数:40人(成班人数不低于20人,若报名人数不足20人,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或暂缓开班)

五、招生对象

全校2023级、2024级全日制本科学生,优先面向能源、化学、化工、环境、材料、电子工程等相关学科专业学生,其他专业学生若具备相关学科基础也可报名。

、招生时间安排及报名方式

第一阶段 报名:即日起—2025926日,申请学生将报名材料(附件-微专业报名表、成绩单及相关成果证明材料)以班级为单位至实训楼A楼1012室。

第二阶段 录取:2025930日学院统一公布学生录取名单。

第三阶段 开课:2025年秋季学期组织开课,开课时间另行通知。

七、授课方式

独立开班,线下授课。

八、学分认定与证书授予

学生在本科专业毕业或结业离校前,修完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且成绩合格的,经学院和合作企业审核,报教务处审定,颁发微专业结业证书。微专业不具有学士学位授予资格,不进行国家统一的学历电子注册,不授予相应学位。

九、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新能源技术导论

32

2

3

能源电化学

32

2

4

储能技术

32

2

5

新能源器件制造工艺

32

2

6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32

2

6

相关说明:本微专业修读不收取任何费用。

附件:宿州学院微专业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