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团结拼搏戮力前行 开拓创新硕果累累——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化学化工学院风采巡礼
发布人: |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19日 10:25 | 点击数:

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在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化学化工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学校转型发展 提升内涵 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主题,在探索中发展,在改革中提升,基层党建扎实推进,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取得显著办学成绩,在学校部门年度综合考核中连续3年获评为优秀等次。

一、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为学院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加强顶层设计,探索特色发展之路

化学化工学院是一所年轻而富有特色的学院,建院以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紧紧抓住办什么样的化学化工学院”“怎样办好化学化工学院这一根本问题深入思考,立足办学历史,结合自身实际,经过提炼、培育,先后提出并实施了以推动学院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为主旨的“12345工程和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主旨的六项工程,最终逐渐形成了特色立院、人才强院、和谐兴院的办学理念和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思路,明确了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特色化建设思路和构建具有自身优势、特色鲜明和能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多学科专业的二级学院的发展目标,绘就了学院发展的宏伟蓝图。化学化工学院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在学校四个全面 四个提升战略布局引领下,积极推进八项工程,经过全院上下团结协作,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埋头苦干,较为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学院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二)狠抓基层党建,助推学院砥砺前行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学院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化学化工学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聚焦党建与思政工作目标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六项工程(即铸魂工程先锋工程固本工程阳光工程暖心工程保底工程),创新工作载体和工作方法,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用行动谱写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篇章,学院党总支被授予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实施铸魂工程,引导树牢四个意识院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贯彻《中国共产党章程》要求,落实各项党内法规和制度,带头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同时,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深化思想认识,强化政治责任,明确任务举措,推动工作落实,精心组织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讲重作专题教育等一系列学习教育,通过中心组学习、座谈研讨、专题交流、观看电教片等方式开展,形成符合学院实际的特色方法。积极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邀请校党委书记、党校校长陈国龙同志来院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员和全体党员上党课解读新修订的党章,邀请校长张莉同志和校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李真、高风华同志到学院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组织学生举办学习十九大精神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学习活动,推动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通过开展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主题党日、党建特色品牌创建等活动,加强党性修养,严守党纪党规,切实增强了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上级党组织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陈书记上党课

实施先锋工程,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好党员发展质量关,注重加大在优秀青年教师和学术骨干中发展党员的力度,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作风过硬的党员队伍。积极抓好团员推优工作,认真遴选入党积极分子,近年来累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699人,发展学生党员207人,在青年学生中营造了浓厚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针对党员思想工作实际,确定主题和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党日和实践活动,使组织生活真正成为党员政治学习的阵地、思想交流的平台、党性锻炼的熔炉。王红艳获评为安徽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师德先进个人,郭萍倩获评为2017年度全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郭萍倩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谢永、王聪、秦苗被评为优秀党员。化工学院党总支被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

 

主题党日活动(到宿州市三角洲廉政广场宣誓活动)

 

安徽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师德先进个人(王红艳)

实施固本工程,充分激发党建活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基层组织是根基,党建基础工作是支撑。为此,学院夯实打牢基层组织,科学合理设置党组织,现有教工党支部1个,学生党支部2个。教工党支部设置一般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机构相对应,学生党支部一般按照专业、年级或学科系设置,体现有利于人才培养、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有利于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原则,设置党支部,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党支部书记按时向党总支述职,党总支书记按时向学校党委述职制度。

实施阳光工程,切实规范权利运行。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二级学院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议事决策规则,明晰议事决策内容、程序和要求,凡是涉及学院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等都通过班子会议研究决定。发挥书记、院长信箱沟通桥梁作用,积极推进党务公开、院务公开,增强监督合力,规范权力运行。充分发挥二级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建立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领导班子团结合作,同心同德,民主气氛浓厚,干群关系和谐,有力推动了学院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实施暖心工程,凝聚学院发展合力。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帮助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党员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做好学生资助帮扶工作,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为困难学生送去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关怀的同时能够积极调整心态,以更加阳光、乐观的心理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如学院党总支组织走进观李社区,把党员身份亮出来,对社区学龄儿童,进行一对一的义务教学辅导活动,受到《皖北晨刊》等媒体的宣传报道。

 

化工学院教工支部到社区支教

实施保底工程,营造风清气正氛围。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省委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实施细则。按照校党委的要求,组织开展了小金库等“4+4”专项整治、正风肃纪 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反腐倡廉教育月活动,认真抓好纠正四风工作。在重要节点及时提醒和要求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廉洁自律规定,杜绝了使用公款相互送礼、宴请等违纪违规行为。通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全院干部职工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明显好转,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二、大力推进办学质量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以抓好迎评促建为契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化学化工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和学科专业建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有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4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125人。近年来,我院扎实推进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获批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27项,校级质量工程项目23项。其中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获批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团队获批为省级教学团队,环境保护仪器分析化工原理有机化学实验获批为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化工原理化工制图与CAD”获批为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化工原理获批为省级智慧课堂试点项目,徐基贵名师工作室、王红艳名师工作室获批省级名师(大师)工作室,徐基贵、王红艳、卓馨教授获批为省级教学名师,张克营获批为省级教坛新秀,谢永、王聪获批为校级教学名师,李沙沙获批为校级教坛新秀。材料科学与工程获批为校级重点学科。同时加强已立项目的建设力度,取得了一批建设成果。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根据学科专业调整和建设的需要,采取引进和培养并进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升教师的职称学历层次,切实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现有教职工36人,其中教授9人,副高职称6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生导师2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以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为主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教学活动。开展新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优秀教案观摩教案评比应用型教学示范公开课、开展特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活动等系列活动。安排指导教师为新教师在上课环节、板书设计、多媒体辅助教学、师生互动、启发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组织青年教师学习优秀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的精彩环节,深入探讨改进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方法。通过开展一系列教学能力提升活动对青年教师在规范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水平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有助于提高我院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推动学院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教学能力提升(教授示范课)

 

教学能力提升(听青年教师课)

加强实践能力锻炼,不断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青年教师队伍作为我院师资队伍的生力军、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大量的教育教学工作,学院近年来不断完善青年导师制度,通过教学技能竞赛、下企业锻炼、参与教学团队建设等的方式积极培养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每年动员组织15名左右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郭萍倩老师在省第五届安徽省高校教师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张克营老师在安徽省普通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张克营、秦苗老师在宿州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秦苗老师在宿州学院说课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周侠老师在宿州学院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张克营、刘超、武永军老师在宿州学院精彩微课竞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二等奖;胡雅琳、张萍花、秦苗老师在宿州学院教案评比中分别获二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近年来,教师指导学科竞赛获国家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史洪伟、耿涛、王聪、李雪莲老师获校级优秀教师,郭萍倩老师获第五届辅导员职业能力比赛三等奖。

 

化学化工学院学生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华中赛区)二等奖

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化学化工学院始终把培养学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修订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建立了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由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的转变。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研立项和挑战杯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为抓手,实施创新能力培养工程。40%的本科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科研立项,近年来,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14项、省级44项,大学生科研立项重点20项、一般22项。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双创之星评选等大赛,并取得骄人成绩。其中包括汪丽等15名同学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获二等奖3项。张思琦、高敏慧、魏仁军、吴允兵同学组成的团队参加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比赛,参赛作品控制压力容器筒体组对错边量装置的研究获得全国三等奖。参加安徽省高校第一届大学生化学竞赛,张小赛等4名同学获省级二等奖、陈磊等31名同学获省级三等奖。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双创意识和能力的高水平人才。

 

安徽省高校教师创业课程获奖(郭萍倩)

(二)实施科研强院战略,增强协同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加强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立项及成果丰硕。鼓励教师从事科研及学术活动,围绕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和行业支柱产业,申报各级各类项目,以科研促教学、促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科研之路,引导教师把科学研究致力于社会现实问题和生产实践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将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学院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学术交流近百人次,各类科研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学科发展,提高了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教师获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0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近50篇。我院纳米功能材料及应用研发团队的三项研究成果分别在wiley、英国皇家化学会的SmallDalton TransactionsRSC Advances上发表,影响因子分别是9.603.714.10,这也是团队成员首次在上述期刊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

发挥大泽学者作用,推进专业和团队建设。化学化工学院外聘教授、大泽学者杨良保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杨良保研究员在担任大泽学者工作中,积极参与应用化学专业建设,参与完善2016版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指导省级科研平台建设和学院专业实验室建设;积极指导教师开展学术交流、学术研究,提高学术水平,培养研究型青年教师。为大泽学者团队成员及相关人员申请项目、开展科研提供指导和帮助,团队成员青年教师周侠在《光散射学报》杂志发表文章《Au-Ag合金纳米海胆结构用于农药残留的SERS检测》。协调组织全国性学术会议,2017102628日由宿州学院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院等共同承办《纳米科学技术分会纳米环境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2017全国纳米环境技术学术会议》。学校派出化学化工学院院长王红艳教授、党总支书记徐基贵教授带队,多名科研骨干参与会议。王红艳代表大会承办方做主题发言,大大提升了我院学科影响。

 

2017全国纳米环境技术学术会议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提高服务区域发展能力。化学化工学院拥有自旋电子与纳米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和各类基础实验室和研究室20个,依托自旋电子与纳米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创新平台,加强平台团队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科研骨干教师为龙头,以老带新科研梯队,促进了教师的合作与互助,有效提高了全院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依托现有科研平台,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研究和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按照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的原则与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申报科技计划项目,联合进行科技攻关和产品开发,产生了一批应用性研究成果,近年来,学院授权专利15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并实现科技成果向企业的转化。

(三)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搭建创新创业训练平台

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做好项目库编制工作,制定实验实训室建设方案并逐年实施,加强校内外实训室建设,新增冠军建材(安徽)有限公司、宿州经纬计量质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新建过程装备与控制实验室、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实验室,扩建化工工艺实训室。校内基地满足专业教学、培训、科技开发和技能鉴定的需要。与合肥国轩高科能源公司、安徽(芜湖)益海嘉里粮油工贸公司等20多个企业及单位签订了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优化整合现有的校内实习实训室,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和开放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根据专业教学安排组织学生到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苏州中联有限公司、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基地进行专业实习,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化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校企合作化学实践教育基地获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称号。

(四)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我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实施走出去的工作战略,主动加强与企业联系,积极开拓省内外就业市场,稳步实施顶岗实习(预就业),形成了安徽江苏浙江批量顶岗实习兼预就业市场;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全员参与就业、全程指导服务就业的办学与就业工作特色。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5%左右,约50%的毕业生选择在省内就业,毕业生就业整体满意度较高。同时,继续推行双证书教育,努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与宿州市劳动局合作,举办化学检验工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培训,每年均有300余人次获得国家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此外,积极鼓励学生考研深造,考研成绩在各学院中名列前茅。2014届以来,化工学院先后有218名同学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苏州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昌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为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面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今后,化学化工学院将坚定不移地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聚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综合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彰显办学特色,为学校开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局面做出新贡献。